主席:
對很多在職婦女而言,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將法定產假由現時的10周增加至14周,並即讓所有公務員由10月10日起可享此福利,這是一個好開始,我歡迎政府繼續完善和加強保障女性僱員權益,包括繼續檢視本港法定產假的安排,並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逐步增加法定產假的日數,這是我同新民黨一直爭取的方向。
對於政府打算承擔額外4星期產假的部分薪金開支,我認為可以為商界提供誘因,鼓勵他們支持增加法定產假的安排,不過,政府須與僱主商討實行細節,以顧及有關安排對商界帶來的影響,尤其商界現時要面對強積金供款,將來又要面對自願醫保和增加法定產假的額外開支,中小企是否有能力承擔呢?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計算增加產假的額外開支有多少,然後再與商界討論是否和如何攤分這筆額外開支。
主席,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了多項加強幼兒照顧及發展的措施,包括優化目前幼兒中心內合資格人手比例、提供社工服務予15萬名學前兒童及其家庭,以及為3-6歲幼兒提供課餘託管服務等,不過對於0-3歲的幼兒照顧,《施政報告》卻未有太多著墨,希望政府沒有忽視這個年齡群的幼兒。
在上月底,我同香港保護兒童會的代表見過面,就《施政報告》有關兒童政策和措施交流意見。我們都認為,政府需要加強初生至3歲幼兒的照顧。事實上,幼兒在0-3歲的發展非常重要,因這階段的教育和照顧會急速影響幼兒大腦的成長和發育,如過程中缺乏適當的教育,更有可能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所以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視現行的政策方針。
雖然香港幼兒照顧政策涵蓋0-6歲,但是自從政府在2016年發布「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後,其焦點集中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3-6歲的教育及照顧服務,而0-3歲幼兒照顧服務由原來已經不多,變得愈來愈少,進一步拉闊0-3歲與3-6歲服務在資源分配和資助上的差距。
現時全港只有12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提供約740個日托嬰兒園名額,約77名嬰兒才有一個名額,而南區、離島、黃大仙和西貢等地區都沒有設立獨立資助幼兒中心。不少家長需輪候近20個月才獲得安排,幼兒中心服務求過於供,已經是不爭事實,政府有責任改善現時嚴重失衡的供求情況。我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增加社區託兒服務,為雙職家庭提供更多支援。
主席,《施政報告》雖然有提及調整幼兒工作員的人手比例,但勞福局建議的方案,是將0-2歲幼兒中心的人手比例調整至1:6,幼兒與工作人員的比例仍然落後於其他國家,例如澳洲是1:4、南韓更低至是1:3。不單只要增加人手,推動社區幼兒服務的正規化和專業化、改善幼兒工作人員的薪酬福利及待遇、加強幼兒工作員培訓等,香港在幼兒服務方面實在有很多地需要改進。
講完兒童,接下來我想講一下安老服務。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對安老服務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不單只兒童輪候幼兒中心服務需要大排長龍,香港人有出生開始就是個等字,長者輪候院舍服務亦要大排長龍,院舍服務求過於供情況,比起幼兒中心服務更為嚴重。現時不少長者都需要在家獨力照顧長期病患的配偶,容易對他們的身心造成極大壓力,加上政府缺乏對照顧者的社區支援,所以我們新民黨曾建議特首,撥款設立「居家安老基金」資助地區志願團體及社會企業拓展私營社區安老網絡,雖然特首在今次《施政報告》未有被採納,但我希望特首能夠再三考慮,以更闊的視野和思維,研究並早日落實有關建議,為居家安老提供更全面的支援,讓長者能夠真正安享晚年。
主席,另外一個重要的民生問題便是提升街市管理、抗衡領展獨大,是我過去一直關注的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其實,最近我曾經在小組委員會上講過,今日我想跟局長再講多次,有不少市民曾向我反映,指領展旗下和一些被領展轉售的商場及街市,包括沙田新田圍街市和新翠街市,新田圍街市的空置率幾乎接近100%,商戶數目及售賣商品的種類,都明顯較其他同類型街市少,僅有的售零服務,根本無法應付和滿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要。而新翠邨原本是有街市的,然而約滿後商販全數不獲續約,在領展翻新商場後,街市變為連鎖食肆,令現時新翠邨及鄰近屋苑的居民,包括愉景花園和金獅花園等,要到前往其他街市買餸。
我檢視《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規劃署會按個別情況考慮是否闢建新公眾街市,以確保妥善運用公共資源。當局除了應考慮該區人口外,也應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包括人口組合、社區需要、附近公營及私營街市設施的供應、新鮮糧食零售店的數目,以及區內市民對於保留小販區的意願等。然而,當出現類似有私營街市結業或改動的情況后,政府卻沒有介入,導致有關地區失去了一個供居民日常購物的社區設施,我希望政府應全面檢視有關準則的執行和地契條款。
同時,我亦希望政府落實一地多用的發展方針,考慮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我希望政府再三考慮,在擬議興建的大圍政府大樓中,加設圖書館、康樂設施、安老院舍、停車場、街市和熟食中心,滿足居民對地區設施的需求。
至於《施政報告》落實增建公眾街市,我當然歡迎政府起多些街市,所以我都希望政府就將軍澳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物色興建公眾街市的地點時,能夠多諮詢區議會、地區組織和居民的意見,盡快落實選址,早日在將軍澳和古洞北興建街市,紓緩居民買餸之苦。事實上,將軍澳區範圍頗大,我由新都城前往日出康城都需時十幾、二十分鐘,僅僅興建一個公營街市未足以滿足居民所需,希望政府在落實興建街市後,都能全盤考慮地區規劃發展。
主席,房屋和交通是市民日常最切身關注的兩大問題,我支持政府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現時的6:4調整至7:3的目標,繼續增建公營房屋,讓有住屋需要的市民能夠盡快上樓。
相信每一位市民都希望可以安居樂業,但買到樓是否就真的可以安居?不少擁有私人物業單位的業主會答:不是。主席,近年我收到愈來愈多市民投訴,指他們辛辛苦苦儲錢買樓,結果一收樓就是他們惡夢的開始。因為現時不少新樓的建築質素都非常差劣,新樓單位問題百出,例如空心磚、單位內及大廈喉管漏水、窗邊滲水、鋁窗銹蝕嚴重等,市民入伙新單位就要面對不斷的執漏工程,對不少業主造成極大困擾。
居民向滲水辦求助,滲水辦亦只是回覆未能查找到滲水源頭,因為滲水辦只是採用非常老舊的檢測方法,例如試紙測色水等。政府應檢討現時處理滲水個案的程序制度,盡快將利用科技測試滲水的先導計劃擴展至全港各區,並增撥資源引入合適的高科技檢測儀器來查證樓宇滲水源頭,加快處理程序,從而節省時間及提高找到滲水源頭的成功率和效率,避免因調查延誤費時失事,讓市民錯失維修和解決糾紛的時機。
很多小業主都希望我同局長反映他們的苦況,希望政府正視私人樓宇建築質素下降的問題,早日還小業主一個公道。
說到樓宇問題,我相信大家都十分關心升降機安全問題,近年,升降機意外頻生,根據機電署數據,今年上半年已發生5宗升降機意外,去年亦有8宗個案。據發展局截至去年底的數字,全港約有六萬六千二百多部升降機,當中八成未達至現今最新的安全裝置水平,超過三十年機齡的升降機約有二萬零四百三十部。我們看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撥款25億港元推出「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我們是十分支持,希望政府能盡快公佈計劃詳情。
其實,不單只私人樓宇,我亦希望政府增撥資源,資助更多舊樓業主更換大廈電梯,並將升降機維修資助計劃的資助圍擴大至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業主,保障市民安全。
主席,我們說要改善民生,但香港人的快樂指數其實不高,就拿我想看張學友演唱會為例,原價9百多元的門票被炒賣至萬元,令人咂舌。本周三我跟演出業界代表見面,我同業界都認為,政府應該多管齊下,盡快制訂有效措施,打擊非法黃牛黨活動,杜絕「黃牛飛」。我亦留意到,英國政府已經將利用自動程式「搶飛」列為違法行為,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研究有關做法是否適合在香港推行,如果是,立法則宜快不宜慢。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