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二讀
立法會事務
2018 年 10 月 25 日
主席,我支持將法定男士待產假由現時的3天增加至5天,相信可以為有需要的男性僱員及其家庭,尤其是剛分娩的太太,給予更多的支援,希望政府繼續檢討並進一步完善侍產假的福利制度,讓剛分娩的婦女和剛出世的嬰孩,能夠得到爸爸的照顧和支持。
侍產假對家庭其實很重要,社會上有不少都有報道一些新手爸爸的心聲。有新手爸爸表示,雖然公司有提供10天侍產假,但他指這幾天假期比上班更忙,如初生嬰兒餵奶時間很密,有空檔就要清洗、消毒奶樽及洗嬰兒的衣服、外出補給物資等,連自己睡眠時間都很少。他希望社會理解有必要延長侍產假,令更多家庭受惠。
我自己懷孕時也面對不少壓力,我相信社會大眾都十分理解需要照顧新生嬰兒家庭的壓力,由於香港托兒服務嚴重不足,部分地區更沒有設立資助全日托兒所,輪候時間長,收費亦可能較聘請外傭更為昂貴,甚至需要5千多一個月,父母要選擇合適的育嬰與托兒服務都有一定困難,希望羅局長今天能聽到我們的訴求,正視香港托兒服務的不足。
早前,鐘國斌議員提及增加侍產假或其他各項勞工福利和支援措施都對香港中小企僱主構成較大壓力,我是理解的。鐘議員希望讓僱主可以透透氣,我也希望透過增加兩天侍產假讓香港的媽咪和新生嬰兒家庭都能透透氣。香港現時平均每年有超過5萬名嬰兒出生,若能增加兩天侍產假,受惠的將不只是這5萬多名嬰兒的爸爸,還有他們的家庭,超過十多萬人會感激這次的立法。
侍產假對幼兒健康成長很重要。據報道, 4年前有研究曾指出,本港有5.2%父親患有產後抑鬱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若父親患上產後抑鬱症,不單影響自己情緒,更會對子女成長造成重大影響,令子女的情緒及品行出現問題,增加患上過渡活躍的機率,甚至在成年後患上抑鬱症。
根據「產前後抑鬱協會」資料顯示, 每年20個男人當中有1個被診斷有產後抑鬱。坊間有很多服務提供治療及防止媽媽產後抑鬱, 相反, 爸爸的情緒卻得不到關注。協會說男性出現產後抑鬱的警號因人而異, 普遍會感疲累、困擾、憤怒、做危險行為及感到弧立無援。現在我們很多雙職父母, 他們作為經濟支柱, 既要兼顧工作和僱主要求,又要照顧家庭和新生兒, 爸爸媽媽都承受了巨大壓力。如果能加多兩天侍產假,我們希望能有效減低爸爸患上產後抑鬱的可機會。
主席,我曾經比對過內地、新加坡、英國、台灣和香港的侍產假制度,發現香港的法定侍產假日數最少,現時只有3日,新加坡和英國都有14日,台灣有5日,而內地則由7日至1個月不等,視乎不同省份會有不同的規定。至於侍產假薪酬款額,新加坡是由政府全數負責,英國政府亦承擔大部分,而台灣和香港均全數由僱主負責。
很明顯,香港侍產假的日數是落後於不少國家和地區,或者因為香港在侍產假制度方面起步較遲,所以有較大的進步空間,但只顧追回落後,大幅增加侍產假日數,未有理會香港社會及經濟整體發展的實際情況,亦不是健康、恰當的做法。我認為,有關侍產假制度的任何改動都應該循序漸進,並由勞資雙方代表在勞顧會上傾出共識,很多時僱主和僱員要達成共識,真的不容易,我認同我們有必要繼續堅守和尊重這個勞資雙方的討論平台和機制。而今次把法定侍產假由3天增加至5日天的建議,是勞顧會經詳細討論後達成的共識,所以我會支持勞顧會的決定。
主席,把侍產假增加至5天,在目前的環境下我是接受的,不過,進一步增加侍產假,為男性僱員在子女出生後負起家庭責任上提供多點支援,是我的長遠目標。我留意到,法案委員會有部分委員提出,把法定侍產假由3天增加至5天,會令中小微企在人手調配方面可能面對運作上的困難,若把侍產假日數進一步增加至7天,機構較有可能要聘請替工。所以,在改善侍產假福利方面,無論是今次增加2日侍產假的建議,抑或未來的其他相關建議,我相信,如何在僱員權益和僱主承擔能力之間取得合理平衡,都會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要考慮點。
儘管改善侍產假福利可能會對部分中小微企帶來一些影響,但事實上,我知道現時有不少僱主已經給予僱員多於3天的侍產假,並給予他們發放全薪,這是僱主都是好的模範,值得讚揚,我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誘因,鼓勵更多企業按照本身的運作需要及其個別情況,給予僱員優於《僱傭條例》所訂的侍產假及相關福利。
主席,我相信每一名剛分娩的婦女,她們都會希望丈夫能夠有多點時間和空間照顧自己和剛出世的孩子,在侍產假制度下,爸爸並不是唯一的受惠者,剛分娩的媽媽和剛出世的子女才是最大的得益者,所以,未來如果能夠進一步增加侍產假的日數將會更加想理。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2018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