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學習?
文章
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近年發展得頗為成熟,並且被視為能夠顛覆傳統交流和學習模式的一項革新科技。虛擬影像技術能透過電腦程式模擬出立體、高像真度的三維空間,當使用者佩戴適切的裝置後,便能體驗身歷其境的感覺。有市場統計預測,2021年全球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1080億美元,而高盛更估計,到2025年,僅僅VR在教育範疇的產值便會達到7億美元。
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轄下的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以在2016年香港舉辦電動方程式(Formula E)賽事前夕,特別為參與救援的醫護人員舉辦課程,使用VR模擬賽事期間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救護程序,確保車手一旦遇意外可得到適切救援及治療。由於VR訓練不用受搭建場地或空間大小所控制,因此在操作上便顯得更為便利,亦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和經驗。
除此之外,VR技術也能給予使用者不斷練習的機會,去提高自身水平,在有限的條件和人力成本下讓學生和員工得到有效培訓。香港大學護理學院便計劃在9月新學年,引入VR和智能機械人協助教學,其中一個新項目「VR Cave」,使用投影技術和三維圖像在房間裡模擬醫院的環境,學生不必佩戴VR眼鏡便如置身醫院急症室、產房或手術室,配合房間中的實體工具練習護理技巧,包括處理傷口,導師和其他學生亦能從旁觀察。同時,學生也能透過VR技術模擬不同類型病患的情況,有助學生了解患者的處境和需要,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事實上,除了醫護行列外,不少專業學科和職業都需要依賴經驗的累積,包括法律、工程維修和紀律部隊等,而VR科技能夠模擬不同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實戰經驗。VR技術透過沉浸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相關知識,並讓他們更熟悉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情況中。
VR技術的出現不是用來取代傳統的教育媒體,而是加強學生操作和應用實踐。因此,政府應該提供更多配套措施,推動VR技術更上一層樓,並考慮加強對學院在科技運用方面的資助,讓有需要的學校能購置VR等高科技培訓系統,提高教學效能。內地、英國和韓國等地的政府早已看準虛擬現實技術市場的發展潛力,積極投資和補助相關產業,推動這類型技術的發展,香港再不起步奮起直追就可能太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