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今天(10日)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新民黨對於特區政府採納了至少15項本黨提出的政策建議,涉及土地房屋、醫療、女性權益、公務員及社區設施等措施,表示歡迎。
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表示:「雖然行政長官宣讀施政報告時沒有細讀每一項政策,但報告內容非常豐富和全面,可見特首盡了很大努力,解決香港長期積壓的問題,特別是土地房屋、交通運輸等方面,亦有聆聽市民及多個政黨在議會內外的訴求,比如中醫行業,將中醫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及公務員醫療福利等,這些都是新民黨長期爭取的訴求。」
歡迎採納新民黨土地房屋措施
葉劉淑儀女士說:「在土地房屋方面,我們感謝行政長官回應新民黨的訴求,包括我們於2016年提出津貼出售房屋,即居屋定價,應與市價脫勾,改與市民收入掛勾。今年行政長官已修訂出售房屋的定價機制,令售價與私人房屋市價脫勾,推出居屋『大減價』,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我們也曾建議在土地短缺的情況下,政府的『熟地』應盡量用來興建公屋。而是次施政報告,行政長官提出將公私營房屋比例長遠提升至7:3的目標,盡量將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七成用於興建公營房屋,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另外,我亦感謝行政長官接納我於去年1月提出的建議,活化工廠大廈,將整座工廠大廈活化,作為過渡房屋。我們認為此政策對香港有利,若將整座工廈改建,可以讓部分目前入住近9萬個分間單位的『劏房』戶,遷入更安全、合理的居所。我們將進一步建議行政長官立法規管分間房屋,觀乎外國例子,英國已有相關條例。因應香港土地房屋短缺的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期,若可立法規管分間房屋,確保租住分間房屋的住戶有合理面積、採光、安全、消防設施、獨立水錶、電錶等,讓他們不會被業主剝削。」葉劉淑儀女士說。
原則上支持填海造地
「至於政府提出宏大的『明日大嶼願景』,我們原則上支持,因香港長遠增加土地離不開填海,但我們希望發展局稍後可告知我們此發展計劃涉及的費用是多少。政府發展該填海計劃稱基建先行,我們對此表示支持,如果『明日大嶼』可以起動,有助打通大嶼山、屯門及新界西的通道,若有新的基建設施長遠對香港是好事,但具體計劃涉及的費用,希望政府可以提供。」
葉劉淑儀女士表示:「至於公私營合作發展土地,對香港亦是好事,但我們認為需要了解更多細節,稍後在發展事務委員會,我們要求政府就此提供多一點細節。」
對70歲以上公屋寬敞戶免租調遷措施有保留
葉劉淑儀又稱:「綜觀整份施政報告,我對其中一點稍有保留,就是用經濟誘因,鼓勵70歲以上租住公屋的長者,免租調遷至面積較小的單位。我認為,原則上不應該歧視長者,無論長者或非長者應享有同等人權,居住單位面積不應因應年齡有所規限,因此我對此措施有保留。」
支持立法禁止電子煙
「我非常歡迎政府宣布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加熱煙,因看到外國的發展,雖然吸食部分加熱煙對身體的損害較少,但當青少年對這些電子煙或加熱煙上癮的話,損害會很大。我們歡迎今次政府就電子煙糾正過往的立場。」葉劉淑儀續稱。
歡迎延長產假
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稱:「對於女士法定產假,政府宣布由10周增至14周,更於即日起政府所有公務員可享此福利,我們對此表示歡迎。新增產假有關的薪金資助金額為五分之四,我們相信市民會支持。」
「幼兒服務方面,我們見政府推出多項新的措施,包括制訂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規劃,及日間及住宿幼兒中心合資格幼兒工作人手的比例,希望提高服務質素。目前香港在0至3歲的幼兒服務非常不足,今次見到政府加強力度,支援家庭及配合家庭幼兒照顧需要,希望未來可縮短幼兒服務的輪候時間。」
關注街市發展
容海恩女士亦關注街市發展:「我們喜見政府已為天水圍和東涌興建街市完成選址研究,及在將軍澳及古洞北物色興建街市的地點,期望政府可多諮詢地區市民意見,盡快尋求合適的地點,便利市民。至於在沙田、大圍,雖然目前有公共街市,並將更新冷氣,但我們未見政府落實在大圍政府大樓興建新街市,希望政府盡快落實相關建議。」
「本港曾發生電梯意外導致人命傷亡,我們樂見政府關注電梯安全,會就此增加資源,更換大廈舊式電梯,保障市民安全。」容海恩女士總結。
葉劉淑儀女士補充:「我們最後感謝行政長官接納我們建議,加強基層醫療健康,將葵涌的康健中心的模式,盡快擴大至其他地區等等。」
新民黨就《2018年施政報告及施政綱領》重點回應
自本屆特區政府開始,新民黨在多個重要的政策範疇提出具體建議,包括在土地、房屋、醫療、教育及長者福利等多個方面建言獻策。我們留意到,在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採納了不少新民黨提出的意見,獲採納的建議主要包括:
範疇
|
|
施政報告措施
|
新民黨建議
|
土地房屋
|
1
|
容許改裝整幢舊工廈作過渡性房屋之用
|
購入整幢工廈改裝成過渡性房屋,為基層提供安全的棲身之所
|
2
|
把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以房屋單位計算,七成用於興建公營房屋
|
檢視公私營土地供應分配方式,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至7:3
|
3
|
將9幅私樓地撥作公營房屋
|
建議將啟德及青衣兩幅私人住宅用地,改作興建居屋
|
4
|
研究市建局在未來發展項目中,提供一定比例的資助房屋
|
增撥資源予市建局,加快市區重建,並預留部分重建後的樓宇單位作原區安置及資助房屋
|
5
|
修訂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機制,令售價與私人房屋市價脫鈎
|
居屋訂價與市價脫勾,資助房屋售價跟隨市場價格攀升,脫離市民負擔能力。未來的居屋計劃,售價應該與中位家庭收入掛鉤,而非與市價掛鉤。
|
6
|
研究落實分拆運房局,成立新政策局統籌房屋土地政策
|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一方面成立運輸及工務局,以管理交通運輸及相關的基建工程,另一方面回復回歸前的做法,成立房屋局,專責處理房屋問題
|
醫療
|
7
|
加快將康健中心擴展至十八區
|
於全港十八區增設家庭及基層醫療中心,負責社區醫療服務及預防醫學
|
8
|
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在將來的中醫醫院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資助門診和住院服務
|
將中醫服務納入公營醫療體制,讓市民在求診時可選擇中醫服務,分擔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的壓力
|
9
|
全面禁止電子煙,包括入口及銷售
|
全面禁止出售電子煙及加熱煙
|
女性權益
|
10
|
延長產假至14周,部分開支將由政府分擔,上限為36,822元
|
盡快落實延長產假至14周
|
11
|
加強幼兒中心和社區褓姆的幼兒照顧服務,並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
增加社區託兒服務,支援雙職家庭
|
社區設施
|
12
|
於天水圍及東涌增建公營街市
|
盡快落實兩個街市的選址,東涌公營街市可考慮善用近達東路花園臨時巴士總站;天水圍街市選址應考慮與人流及民居距離等因素
|
公務員
|
13
|
增撥資源,增加公務員人手
|
增加公務員常額編制,令社會得到更好更穩定的公營服務
|
14
|
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讓2000年後入職的公務員選擇在65歲(文職職系)或60歲(紀律部隊職系)退休
|
建議將2000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間入職的公積金制度公務員和紀律部隊人員的退休年齡,與現行的服務年期看齊
|
15
|
把中醫藥納入公務員福利
|
建議政府在公務員體系實施先導計劃,讓公務員和合資格人士使用專業的中醫福利服務
|
去年,行政長官在其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250項新措施,至今只落實了78項。我們期望行政長官責承各政策局,加快落實各項利民便民的措施。部分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惠民政策,雖然意願良好,但未有充分考慮對持份者的影響,與社會實際情況有落差。新民黨認為,以下各項的政策措施,在細節上有優化空間:
範疇
|
施政報告措施
|
新民黨建議
|
勞工福利
|
取消強積金對沖,延長政府第二層資助的年期至25年,補貼金額增加至300億元
|
在新方案中研究增加對中小微企的財政支援
|
醫療
|
推動醫療科技發展
|
建議政府撥款推出先導計劃,設立以社區為本的智慧醫療中心,以人工智能協助醫護人員進行基本的病徵辨識及遙距診斷,打破醫療人手不足的限制
|
加強基層醫療
|
圓洲角診所增設夜診服務,減輕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的負荷
|
樓宇更新
|
動用約25億元,資助私樓業主更新舊式升降機
|
擴大升降機維修資助至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業主
|
|
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
|
研究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加快推動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SEN) 評估及治療服務,避免延誤治療
|
新民黨於2018年8月與行政長官會面,就2018-19年的施政報告的建議提交意見書,當中包括43項建議,希望回應最迫切的民生議題。意見書主要內容如下:
土地房屋
-
向中央政府申請在內地水域填海,以大規模增加土地
-
研究實施「限購令」,只讓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房,以壓抑需求及市場期望
-
為劏房訂立新的條例,管制劏房租金,並確保結構安全
全方位監察領展
-
增撥資源予房委會,加強巡查領展及已拆售的商場,打擊及跟進各區涉嫌違反地契的情況,確保社區設施獲妥善管理
長者福利
-
擴大$2元乘車優惠,考慮將合資格年齡下降至63歲,其後逐步下調至60歲
-
撥款設立「居家安老基金」,資助地區志願團體及社會企業拓展私營社區安老網絡
完善鐵路網絡
-
盡快交代南港島線(西段)、屯門南延線、東九龍線及荃屯鐵路的興建時間表,並盡快興建東涌東站及小西灣站
-
加強監管鐵路工程,避免沙中線工程醜聞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