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容海恩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 新聞稿,焦點
  • 新民黨 會見行政長官 提交施政報告建議

新民黨 會見行政長官 提交施政報告建議

日期︰2020 年 9 月 11 日

特區政府正就2020年《施政報告》進行公眾諮詢,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常務副主席黎棟國先生、副主席容海恩女士、副主席潘國山先生、執行委員譚榮邦先生、執行委員陳家珮女士、執行委員甘文鋒先生與社區發展主任李梓敬先生,今天(11日)會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提交施政報告建議(內容見附件)。

新民黨是次提交的建議書主題為「輕賦稅 重民生 推復甦」,循減輕市民日常負擔、協助租戶、支援有需要的中小型業主,及開拓收入來源四大方向,提出十項具體政策建議,期望在目前疫情及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不涉及新增大額政府開支的前提下,為市民提供新一輪支援。

減稅務負擔 助市民紓困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表示:「我們今天會見行政長官,與行政長官說未來香港除了要控制疫情之外,當然還有要應付非常嚴峻的經濟環境,相信香港短期內經濟難以復甦,因為全球的經濟環境惡劣,在全球很多地方,疫情還未受控,而且非常反覆。在此背景下,政府需要推出利民紓困措施。留意到有政黨提出向市民派現金或消費券,去年我們也有向財政司司長提出派消費券刺激消費,但今時今日,我們不認為政府可以透過派錢令經濟復甦,因為政府盈餘已減少三千億元,而財政司司長也預測,今年赤字會達到二千九百億元,因此我們向政府建議,經濟方面應減輕市民稅務負擔,即是我們提出的『輕賦稅』,減輕市民稅務負擔,兼且需要開源,提出增加稅收建議,開拓財政來源。」

因此新民黨建議延長減免20%港鐵車費計劃,由半年延至一年。又建議調整港鐵票價機制,檢討港鐵加價機制,將現時可加可減機制的方程式,加入港鐵地產收入,減輕市民坐鐵路負擔。另外,建議降低停車場收費水平,減輕市民日常負擔。

葉劉淑儀又稱:「我們提出另一紓困措施是針對租戶,很多商舖租戶因生意影響,交不到租,留意外國如英、美、澳洲等部分城市,已有『禁止驅逐租客令』,不准趕走交不起租金的人士,香港可以做的做法是修改《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暫緩條例執行接管商舖。」

「行政長官曾呼籲業主減租,但我們認為不足夠,建議政府應提供稅務誘因讓業主減租,例如每減租15%,業主可獲1%利得稅減免;甚至減租50%,利得稅可減5%,當然有日落條款,鼓勵業主在目前市況艱難時期為商戶減租。」

新民黨常務副主席黎棟國先生,補充支援有需要的小型業主措施:「很多小業主,受疫情影響,他們的收入有問題,建議聯絡證券按揭公司,為他們提出優惠的二按政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至於周轉不靈的商戶,如果有物業,用類似方式去幫助他們。」

關注長者精神健康

新民黨副主席容海恩女士則關注長者精神健康:「我們今天會見特首,也關心大家的精神健康,見到不同的群組,在疫情期間都大受影響,包括照顧者、長者,尤其長者,在疫情肆虐期間,他們失去了原有的社交生活,足不出戶,孤獨感增加。見到政府在有關方面只提供有限度服務,包括精神健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他們的服務在疫情期間受到限制,我建議政府因應疫情嚴重性,在是次施政報告,多加資源關注長者精神健康,將有關服務覆蓋更寬的社群,不單是康復者或懷疑精神健康受影響人士,並多利用科技,讓不同的群體,在社交限制下也可接受有關的服務,讓科技打破社交限制。」

增加稅收助開源

執行委員甘文鋒先生回應調整博彩稅建議:「見到政府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但政府收入大部分依賴賣地,及印花稅收益,非常受外在因素影響,收入較不穩定。因此新民黨建議提高博彩稅,在⾜球比賽投注 ⽅⾯,稅率由現時的淨投注⾦收入的50%,增⾄80%;在賽⾺投注⽅⾯, 本地賽事的本地投注,由現時的72.5%⾄75%的累進稅,升到75%⾄80%;另外我們建議增加不同運動項目的博彩,例如建議開徵籃球NBA,或混合格鬥MMA賽事,這些比較受歡迎運動項目的賽事作為博彩項目,也值得政府考慮。」

完善交通配套

社區發展主任李梓敬先生說:「很多住東鐵沿線的市民,經常往返內地,很多人雖然受目前疫情的影響未能經常往返內地,但如果日後通關後,面對的大問題,例如由上水往返羅湖只距離一個站,但東鐵單程車費為$27,用八達通優惠為每程$20.4,對很多基層市民而言負擔沉重,政府經常向市民推銷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目前交通配套可以做到一小時生活圈,但費用卻不菲,價格因素令很多人使用這些交通配套卻步。希望政府正視交通成本的問題。另外,在會上我們也要求,特區政府盡快落實北環線,因為這是很多新界東、西居民的要求,希望政府盡快推動及落實建議。」

加強市建局建屋功能

執行委員陳家珮女士關注市建局的建屋功能「覓地建屋是政府的大難題,其中市區重建局是建屋的重要渠道,去年市區重建局推出首次置業樓盤,反應很好,四百五十個單位,獲二萬多人認購。去年施政報告特首再次提到關注市建局覓地建屋角色,我們建議,市建局建屋範圍應加大,除了收購單幢舊樓改建新樓外,應加大舊區重建,如將整個工業舊區重建,如重建觀塘舊區,未來應更大重建規模,讓更多市民受惠。另外,建議市建局將部分改建房屋撥作興建公營房屋。同時我們也關注,首置置業計劃,補地價政策年期應延長,甚至取消,讓更多市民可首置置業。」

新民黨2020《施政報告》建議

下載

虛擬學習?  
  文章  
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近年發展得頗為成熟,並且被視為能夠顛覆傳統交流和學習模式的一項革新科技。虛擬影像技術能透過電腦程式模擬出立體、高像真度的三維空間,當使用者佩戴適切的裝置後,便能體驗身歷其境的感覺。有市場統計預測,2021年全球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1080億美元,而高盛更估計,到2025年,僅僅VR在教育範疇的產值便會達到7億美元。   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轄下的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以在2016年香港舉辦電動方程式(Formula E)賽事前夕,特別為參與救援的醫護人員舉辦課程,使用VR模擬賽事期間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救護程序,確保車手一旦遇意外可得到適切救援及治療。由於VR訓練不用受搭建場地或空間大小所控制,因此在操作上便顯得更為便利,亦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和經驗。   除此之外,VR技術也能給予使用者不斷練習的機會,去提高自身水平,在有限的條件和人力成本下讓學生和員工得到有效培訓。香港大學護理學院便計劃在9月新學年,引入VR和智能機械人協助教學,其中一個新項目「VR Cave」,使用投影技術和三維圖像在房間裡模擬醫院的環境,學生不必佩戴VR眼鏡便如置身醫院急症室、產房或手術室,配合房間中的實體工具練習護理技巧,包括處理傷口,導師和其他學生亦能從旁觀察。同時,學生也能透過VR技術模擬不同類型病患的情況,有助學生了解患者的處境和需要,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事實上,除了醫護行列外,不少專業學科和職業都需要依賴經驗的累積,包括法律、工程維修和紀律部隊等,而VR科技能夠模擬不同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實戰經驗。VR技術透過沉浸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相關知識,並讓他們更熟悉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情況中。   VR技術的出現不是用來取代傳統的教育媒體,而是加強學生操作和應用實踐。因此,政府應該提供更多配套措施,推動VR技術更上一層樓,並考慮加強對學院在科技運用方面的資助,讓有需要的學校能購置VR等高科技培訓系統,提高教學效能。內地、英國和韓國等地的政府早已看準虛擬現實技術市場的發展潛力,積極投資和補助相關產業,推動這類型技術的發展,香港再不起步奮起直追就可能太遲了。
安老工作任重道遠  
  文章  
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對安老服務的需求只會愈加殷切。根據政府最新的人口推算,人口老化的速度會在未來20年顯著加快,到2041年長者數目將佔全港人口三成,勢必為香港的安老和護理服務帶來挑戰。截至今年5月31日,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人士超過38000人,其中,更有逾6000名長者在輪候途中離世,反映本地安老院舍宿位嚴重不足。有鑑於本地護理安老院舍服務供不應求,香港的生活水準偏高,而內地生活條件卻大大改善,有不少人建議政府應推動跨境安老,讓更多長者能移居內地退休安老。   現在政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對整體安老政策承擔不足,投放於長期護理服務的開支,只佔GDP約0.3%。香港政府庫房水浸,有能力亦有必要慷慨解囊,提供適切資助給安老院舍,改善員工比例和待遇,進一步提升安老院舍的服務水準。政府亦可考慮採取不同措施,鼓勵投資者在香港興建更多高質素的安老院舍,並鼓勵更多具備相關經驗的私營機構和慈善團體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為有需要長者提供價格合理及高質素的服務。   另外,由於勞動人口萎縮,安老服務在人手方面亦面臨嚴峻的挑戰,為了長者能夠享有更適切和足夠的照顧服務,政府應全面檢討及修訂《安老院舍實務守則》及《安老院條例》,明確訂立有關服務標準和照顧人手比例,增撥資源培訓及增聘相關專業人員。政府也可考慮研究設立一個國際化、有專業認受性的安老服務專業架構,透過專業的晉升階梯增加工作人員向上流動的機會,並仿效日本設立安老服務職業訓練學校,成立具認受性的培訓中心,並因應不同的照顧及護理工作制定適切的人手編制和專業要求,吸引更多本地年輕人、婦女和少數族裔人士入行,釋放本地勞動力,解決安老護理界青黃不接的問題。   除此之外,鑑於現時院舍服務嚴重不足,不少長者都需要獨力照顧長期病患配偶,對他們身心都容易造成較大的壓力,加上政府缺乏對照顧者的社區支援,除了在2014年透過「關愛基金」,推出「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外,便沒有其他針對性措施和計劃,受惠家庭及人數有限。政府應加強對獨居長者及照顧者的支援工作,包括考慮訂定照顧者津貼、提高與父母長期同住或供養父母的免稅額,以及增設社區暫託服務和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等,減輕照顧者的心理和生活壓力。   因此,我希望政府優先將資源投放在本地的安老服務,全面改善香港安老服務設施規劃,同時提供更多便利長者返回內地安老的措施,包括研究將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安排擴展至內地其他省份、取消現時在公共福利金計劃下各項福利的離境限制、為傷殘津貼推出福利跨境可攜性安排和與內地合作開辦醫院,給長者多一個選擇,讓香港的長者們都能老有所屬、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解決交通堵塞要靠「數據」  
  文章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嚴重,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各隧道和主要幹道常常出現綿延不絕的車龍,有巴士司機稱,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郁都唔郁一下」。道路堵塞不但浪費出行者的時間,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需要正視。   除此之外,利用車聯網技術(Internet of Vehicle)亦能有助減輕交通阻塞。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不少汽車都具備網絡連接功能,車輛已經不單只是被單方面偵測及定位,還具備與外界裝置互動,運用衛星定位、無線網路通訊和數據處理等技術,與其他汽車和道路環境,甚至交通系統進行資料傳輸,建立人、車與道路之間的聯繫。   有專家指出車聯網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進一步發揮移動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優勢,透過汽車與外界的數據互動,統一整合道路上的所有數據,建構成近乎實時互動地圖。   日本早在2004年便開始制定智能道路(Smartway)計劃和智能汽車(Smartcar)計劃,以綜合自動化道路技術建立高效的交通系統。在設想中,這條道路將會有先進的通信設施不斷向車輛發送各種交通信息,以便車輛進行自動駕駛,而汽車也會向控制中心回饋實時交通數據,實現智慧化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   有了收集不同數據的途徑後,政府便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不同媒介發放相關實時交通資訊,為使用者計算出最佳的出行路徑,協助市民掌握即時路面使用情況,避開擁堵路段,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我們甚至能夠預測特定時段和路段的交通情況,更快、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這些數據,例如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量和交通黑點等,也能有助政府制定更貼地完善的交通政策,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   我們城市的交通系統存在大量尚待開發的數據,包括一些靜態交通信息,例如道路交通網絡地理資訊、公共交通工具客運資料、停車泊位數目和分布等,以及一些透過衛星和其他傳感設備收集的動態交通數據,只有好好整合和運用這些資訊,我們才能真正邁向智慧出行,擺脫日日塞車塞到暈的慘況。

關於容海恩

容海恩 Eunice Yung,於2016年1月加入新民黨,是香港一名大律師及建制派的政治人物。
她於2016年第一次參選立法會議員(新界東)並成功當選。現為「香港青年專業網絡」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


Copyrights Eunice.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805室
2877 2717
2877 2727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容海恩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