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容海恩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
  • 新聞稿,焦點
  • 新民黨 回應夏寶龍主任 專題研討會重要講話

新民黨 回應夏寶龍主任 專題研討會重要講話

日期︰2021 年 2 月 22 日

就今天(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北京舉行的專題研討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民黨有以下回應。

夏寶龍主任表示,「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義,並提出堅持「愛國者治港」的三大客觀標準,包括「愛國者必然真心擁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愛國者必然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別行政區的憲制秩序」;「愛國者必然全力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新民黨非常認同和全力支持。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接見訪客時談到「一國兩制」的落實,已提出「愛國者治港」,愛國者必然成為治港的骨幹,也講到何謂愛國者,而夏主任在今天的講話中也有引述鄧小平先生的論述:「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由於「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非常獨特的安排,而且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因此要由真正愛國的人士成為管治的主體,才可以成功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我們相信中央政府在今時今日重申有關要求,有其迫切性。

香港自回歸的二十多年來,「一國兩制」未能好好發揮,而2014年發生持續七十九天的違法「佔中」,與2019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暴力事件,更反映香港多個重要的管治板塊,特別是立法會與區議會,在反對國家主權、危害國家安全、打擊香港繁榮穩定、主張「攬炒」的人士盤踞下,扭曲了香港的政制,對香港的繁榮安定造成很大傷害。

因此中央政府今時今日重新強調「愛國者治港」的論述,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們相信,只要切實根據中央政府既定的原則初心,真切落實「愛國者治港」,必定可以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和香港的長期繁榮安定。

虛擬學習?  
  文章  
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近年發展得頗為成熟,並且被視為能夠顛覆傳統交流和學習模式的一項革新科技。虛擬影像技術能透過電腦程式模擬出立體、高像真度的三維空間,當使用者佩戴適切的裝置後,便能體驗身歷其境的感覺。有市場統計預測,2021年全球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1080億美元,而高盛更估計,到2025年,僅僅VR在教育範疇的產值便會達到7億美元。   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轄下的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以在2016年香港舉辦電動方程式(Formula E)賽事前夕,特別為參與救援的醫護人員舉辦課程,使用VR模擬賽事期間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救護程序,確保車手一旦遇意外可得到適切救援及治療。由於VR訓練不用受搭建場地或空間大小所控制,因此在操作上便顯得更為便利,亦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和經驗。   除此之外,VR技術也能給予使用者不斷練習的機會,去提高自身水平,在有限的條件和人力成本下讓學生和員工得到有效培訓。香港大學護理學院便計劃在9月新學年,引入VR和智能機械人協助教學,其中一個新項目「VR Cave」,使用投影技術和三維圖像在房間裡模擬醫院的環境,學生不必佩戴VR眼鏡便如置身醫院急症室、產房或手術室,配合房間中的實體工具練習護理技巧,包括處理傷口,導師和其他學生亦能從旁觀察。同時,學生也能透過VR技術模擬不同類型病患的情況,有助學生了解患者的處境和需要,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事實上,除了醫護行列外,不少專業學科和職業都需要依賴經驗的累積,包括法律、工程維修和紀律部隊等,而VR科技能夠模擬不同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實戰經驗。VR技術透過沉浸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相關知識,並讓他們更熟悉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情況中。   VR技術的出現不是用來取代傳統的教育媒體,而是加強學生操作和應用實踐。因此,政府應該提供更多配套措施,推動VR技術更上一層樓,並考慮加強對學院在科技運用方面的資助,讓有需要的學校能購置VR等高科技培訓系統,提高教學效能。內地、英國和韓國等地的政府早已看準虛擬現實技術市場的發展潛力,積極投資和補助相關產業,推動這類型技術的發展,香港再不起步奮起直追就可能太遲了。
安老工作任重道遠  
  文章  
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對安老服務的需求只會愈加殷切。根據政府最新的人口推算,人口老化的速度會在未來20年顯著加快,到2041年長者數目將佔全港人口三成,勢必為香港的安老和護理服務帶來挑戰。截至今年5月31日,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人士超過38000人,其中,更有逾6000名長者在輪候途中離世,反映本地安老院舍宿位嚴重不足。有鑑於本地護理安老院舍服務供不應求,香港的生活水準偏高,而內地生活條件卻大大改善,有不少人建議政府應推動跨境安老,讓更多長者能移居內地退休安老。   現在政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對整體安老政策承擔不足,投放於長期護理服務的開支,只佔GDP約0.3%。香港政府庫房水浸,有能力亦有必要慷慨解囊,提供適切資助給安老院舍,改善員工比例和待遇,進一步提升安老院舍的服務水準。政府亦可考慮採取不同措施,鼓勵投資者在香港興建更多高質素的安老院舍,並鼓勵更多具備相關經驗的私營機構和慈善團體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為有需要長者提供價格合理及高質素的服務。   另外,由於勞動人口萎縮,安老服務在人手方面亦面臨嚴峻的挑戰,為了長者能夠享有更適切和足夠的照顧服務,政府應全面檢討及修訂《安老院舍實務守則》及《安老院條例》,明確訂立有關服務標準和照顧人手比例,增撥資源培訓及增聘相關專業人員。政府也可考慮研究設立一個國際化、有專業認受性的安老服務專業架構,透過專業的晉升階梯增加工作人員向上流動的機會,並仿效日本設立安老服務職業訓練學校,成立具認受性的培訓中心,並因應不同的照顧及護理工作制定適切的人手編制和專業要求,吸引更多本地年輕人、婦女和少數族裔人士入行,釋放本地勞動力,解決安老護理界青黃不接的問題。   除此之外,鑑於現時院舍服務嚴重不足,不少長者都需要獨力照顧長期病患配偶,對他們身心都容易造成較大的壓力,加上政府缺乏對照顧者的社區支援,除了在2014年透過「關愛基金」,推出「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外,便沒有其他針對性措施和計劃,受惠家庭及人數有限。政府應加強對獨居長者及照顧者的支援工作,包括考慮訂定照顧者津貼、提高與父母長期同住或供養父母的免稅額,以及增設社區暫託服務和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等,減輕照顧者的心理和生活壓力。   因此,我希望政府優先將資源投放在本地的安老服務,全面改善香港安老服務設施規劃,同時提供更多便利長者返回內地安老的措施,包括研究將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安排擴展至內地其他省份、取消現時在公共福利金計劃下各項福利的離境限制、為傷殘津貼推出福利跨境可攜性安排和與內地合作開辦醫院,給長者多一個選擇,讓香港的長者們都能老有所屬、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解決交通堵塞要靠「數據」  
  文章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嚴重,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各隧道和主要幹道常常出現綿延不絕的車龍,有巴士司機稱,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郁都唔郁一下」。道路堵塞不但浪費出行者的時間,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需要正視。   除此之外,利用車聯網技術(Internet of Vehicle)亦能有助減輕交通阻塞。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不少汽車都具備網絡連接功能,車輛已經不單只是被單方面偵測及定位,還具備與外界裝置互動,運用衛星定位、無線網路通訊和數據處理等技術,與其他汽車和道路環境,甚至交通系統進行資料傳輸,建立人、車與道路之間的聯繫。   有專家指出車聯網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進一步發揮移動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優勢,透過汽車與外界的數據互動,統一整合道路上的所有數據,建構成近乎實時互動地圖。   日本早在2004年便開始制定智能道路(Smartway)計劃和智能汽車(Smartcar)計劃,以綜合自動化道路技術建立高效的交通系統。在設想中,這條道路將會有先進的通信設施不斷向車輛發送各種交通信息,以便車輛進行自動駕駛,而汽車也會向控制中心回饋實時交通數據,實現智慧化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   有了收集不同數據的途徑後,政府便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不同媒介發放相關實時交通資訊,為使用者計算出最佳的出行路徑,協助市民掌握即時路面使用情況,避開擁堵路段,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我們甚至能夠預測特定時段和路段的交通情況,更快、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這些數據,例如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量和交通黑點等,也能有助政府制定更貼地完善的交通政策,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   我們城市的交通系統存在大量尚待開發的數據,包括一些靜態交通信息,例如道路交通網絡地理資訊、公共交通工具客運資料、停車泊位數目和分布等,以及一些透過衛星和其他傳感設備收集的動態交通數據,只有好好整合和運用這些資訊,我們才能真正邁向智慧出行,擺脫日日塞車塞到暈的慘況。

關於容海恩

容海恩 Eunice Yung,於2016年1月加入新民黨,是香港一名大律師及建制派的政治人物。
她於2016年第一次參選立法會議員(新界東)並成功當選。現為「香港青年專業網絡」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


Copyrights Eunice.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香港中區立法會道一號立法會綜合大樓805室
2877 2717
2877 2727
地區辦事處及更多資訊

網頁導航

首頁

認識容海恩

文章

立法會事務

影片集

職位空缺

聯絡我們

新民黨網站

葉劉淑儀網站